|
◎ 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流程要點 |
◎ 危害確認 |
健康風險評估第一步驟即是對暴露物質有所瞭解,因此需先進行危害確認(hazard identification),即針對危害性化學物質之固有毒性進行確認,並了解暴露此物質可能導致之健康問題,內容重點包含:
(一)危害性化學物質種類確認
(二)危害性化學物質之毒性確認
(三)危害性化學物質排放源、排放途徑及排放量之確認
|
◎ 劑量效應評估 |
劑量效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的定義為“一種物質給予或接受的劑量與暴露族群中某種健康效應發生率二者之間關係之特性描述,並且以人類暴露於此物質的函數來估計此效應發生率之過程”,內容重點包含:
(一)基本劑量效應計算與概念
(二)非線性劑量效應評估
(三)線性劑量效應評估
|
◎ 暴露量評估 |
所謂暴露量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是指量測或估計人類暴露在某一存在於環境中危害性化學物質之期間、頻率及強度之過程,或者是指估計某一危害性化學物質進入環境中而可能增加之假設(hypothetical)暴露量,內容重點包含:
(一)暴露族群之界定
(二)大氣擴散模式及多介質傳輸模式選擇與模擬
(三)環境介質(空氣、飲水、食物、土壤、底泥等)中危害性化學物質之濃度推估
(四)暴露情境之選擇
(五)急毒性之暴露評估
(六)暴露參數之選擇
(七)總暴露劑量之推估
1.慢性低濃度暴露之吸入途徑之暴露劑量
2.急性高濃度暴露之吸入途徑之暴露劑量
3.食入途徑之暴露劑量
4.皮膚暴露途徑之暴露劑量
|
◎ 風險特徵描述 |
所謂風險特徵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係針對危害確認、劑量效應評估及暴露量評估所得之結果,加以綜合計算,以估計各種暴露狀況下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之危害性,並提出預測數值,內容重點包含:
(一)致癌風險度
(二)慢性非致癌風險度
(三)急性非致癌風險度
(四)不確定性評估
|
|
 |